膚質的真相,你了解多少呢?? 油性、中性、乾性?

事實上純粹的乾性、油性、中性膚質都是不存在的
甚至有傳聞表示,能真正被叫做中性膚質的只有剛出生一小段時間的小北鼻,
但等他們長大變成小屁孩的時候,還是會往乾性或者油性膚質的方向走。

所以不管如何,真正區分膚質的大分類只有兩種,不是偏油,就是偏乾。
然後才會在這兩類的基礎上,再根據膚質的表現狀態劃分為外油內乾、外乾內油、混和性等常見膚質。
而敏感性肌膚則是不論哪種膚質都會碰見的大魔王……尤其是喜歡去角質的朋友最常碰見呦。

 

【混和性膚質是什麼?要怎麼保養?】

 

基本上混和性膚質是需要看部位的,
T字部位與下巴是最常分泌較多油脂的地方,而眼窩與臉頰側則分泌的較少,
油脂分泌的多寡與皮脂腺的分布數量及人體賀爾蒙的分泌有關,
壓力、晚睡、高刺激性食物、高糖類飲食等,都會顯著影響人體賀爾蒙,並促使皮膚油脂的分泌。

保養的方法也很簡單,只要在偏油的地方控油,偏乾的地方保濕即可,症狀將會逐漸改善。

但……若是同一部位出現了又油又乾的狀況,該怎麼辦??
這已經稍微偏出了保養品的範疇,有可能是罹患了脂漏性皮膚炎,照理說在肌膚表面有豐富油脂存在的部位,肌膚並不會出現乾燥的狀況,

但此時不只出現乾燥症狀,且角質層也脫屑嚴重,即表示角質保濕能力受損。
外加若是有在肌膚下努力作怪的皮屑芽孢菌,使肌膚反覆發炎,就會讓油脂無法妥善保存在角質層之外,但是油脂卻還是會持續分泌,這就導致臉部呈現一直出油但不斷落屑的狀況,建議第一時間還是得去看醫生喔。

 

 

 

【Q:油水平衡是什麼?】

很常見到這句話,
但油多的時候,水就會跟著多? 呈現一種平衡狀態嗎?? 

其實市面上的油水平衡表達的更多的是代償性出油的這一個概念:
當肌膚表面缺水的時候,會讓肌膚分泌更多的油脂來幫助保濕—但其實根本沒有代償性出油這件事。

目前的普遍的研究認為,「油」與「水」兩者的系統是互相獨立的,且共同構築「保濕」的效果。

當外在環境偏乾燥,且肌膚表層的皮脂分泌或角質中的保濕成分不夠時,會讓角質內部的水分,容易被乾燥的空氣抓走,進而影響到肌膚內部的蛋白質前驅物,使其無法產生作用,分解出更多的天然保濕因子,結果就是進入一個不正常的循環。

而角質內部的缺水,也會影響到角質的代謝流程,使胞橋小體的分解不完全,造成局部分解,其他部分仍然黏合在一起,並引起較大面積的乾燥落屑問題。

但如果在外出時就做好保養,保濕的效果能讓肌膚的角質呈現喝飽水的狀態,此時保養品中的其他保濕或抗氧化成分也剛好可以提供輔助的作用,讓肌膚的各種機制活絡起來,令肌膚保持或回復青春姿態並展現自然光彩。

但甚麼美妝保養品都適合用在臉上嗎? 如果用錯了會怎麼樣呢? 會不會反而傷害到皮膚呢? 聽說香皂也能洗臉? 

總有人說不行,有人說可以,到底可不可以……好亂呀!! 愛達女王之後會再根據周遭親友遇到的情況跟大家分享,敬請期待。

 

資料來源/愛達女王的美容瘦身專欄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